第04版:文苑 2025年07月25日

《金山往事》之——

套鱼


  ◎庞秀卿

  

  

  上世纪60年代 ,我从河北老家来到阿勒泰,见识了不少新鲜事。最让我称奇的是一种独特的钓鱼方式——毛钩钓鱼。当地人把哈熊毛绑在鱼钩上,做成飞虫模样,用鱼线逆流牵引,毛钩在水面蹦跳,专骗“花膀子”咬钩。我常常想:这鱼怎会这么容易上当?这么巧的法子又是谁想出来的?得赶紧申遗,可别让外人学了去。

  更稀罕的是“套鱼”。我只知道打鱼、挂鱼、钓鱼,头回听说鱼还能套。可阿勒泰人却视这两项“专利”为寻常,觉得毫无技术含量。

  套鱼比用毛钩钓鱼更省事,老少皆宜。工具也简单,用金属丝弯个活套绑在木棍上,粗丝套大鱼、细丝套小鱼,关键是要找水清见底、水流平缓的地方。

  汛期过后的克兰河是最好的去处,岸边常见手持套竿、身前摆着鱼篓的人,多半套到的是小绵鱼、小草鱼。

  老把式们可不稀罕这样的小打小闹,专盯狡猾的花膀子,那家伙游得飞快,没点真本事可不行。当然,也得碰运气——某天,有个伙伴做错了事不敢回家,坐在河边发呆。那一带水挺深,他隐约觉得河底有大鱼,便拿出套竿试了试,居然满载而归,还都是红鱼。

  秋日丰收季,无须赘言!真正想分享的是,即便在严冬,我们也难以克制作乐的天性。

  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层,鱼儿全躲在冰下,我们照样有办法讨乐。那时,大家用水都到克兰河挑,各河段早打出了冰窟窿。若想套鱼就得早起,赶在头一个到河边——窟窿口经夜又结了层薄冰,先用扁担捣碎,舀满水桶后拿出套竿,趴在冰窟窿边将其伸进水里静候。先来的都是小绵鱼、小草鱼,一波接一波,我们的目标可不是它们。

  精明的花膀子最会捉弄人,先露个尾巴,晃两下再缩回去,来来回回折腾,急得人心里发痒。好不容易等它露头,混在鱼群里“嗖”地往前窜,这时出手必须快,错过就得继续挨冻!

  不过,鱼儿也聪明,知道冰口氧气足,太阳一高便潜在河底。听说,当时富蕴那边也流行套鱼,想来是因上游水浅石多,难下网;倒是下游的布尔津人,从不用这法子。

  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突然唠起“套鱼”的往事,只因年少时我们都有梦、都有挚爱,为了梦和挚爱也都曾踉跄奔跑付诸努力。看似流水的日子,多少都浸着些泥灰。“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阿勒泰的故事还在延续,只待时间沉淀,静待新的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