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阅读,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就不可能如此顺畅。可见,书是人生最美礼物,它让我们遇见了美好和精彩,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好书是人生的指明灯。与人为友,或许会走散,但,书不会——它就在那里,随时随地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杨梅莹
童年时期,对我来说,有书读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家在山东农村。那会儿正值困难时期,农村家庭生活境况普遍较差,我们也不例外。为讨生活,父母决定去新疆,奶奶和我暂且留在老家。
尽管家境窘迫,奶奶还是把我送进了学堂。待到写顺那些方块字后,我便迷上了阅读。没闲钱买课外书,就想办法借阅,最让人开心的是,我还有别样的“顶棚阅读”经历。那时,家中三间瓦房,两室一厅堂,卧房都做了“吊顶”——糊有报纸。据说,这些报纸是父亲拿五枚鸡蛋跟城里人换的。每躺在大炕上,我都会盯着顶棚报纸,一行行一遍遍地品读,甚至,连犄角旮旯上的文字都已熟记于心。
更让自己傲娇的是,我常把因阅读而收获的新鲜事一一不落地分享给身边伙伴,他们渴望的眼神是我热爱阅读的“催化剂”。那会儿,所谓的阅读仍停留在碎片式阶段,别说与《西游记》《红楼梦》等大部头典藏书籍沾边,就连小人书都是稀罕物,直到升入中学课堂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同时,还养成了借书、蹭书的习惯。如村里征订的报纸、杂志极少对外借阅,我便找空坐在活动室如饥似渴地翻阅,若是听说谁家有《故事会》,我会厚着脸皮不分早晚地上门借阅……为此,落得“书虫”的绰号;但凡有书信需要寄往外地,爷爷奶奶口述家长里短,由我代笔……后来,我的作文写得有模有样,语文老师常作为范文展示在“学习园地”。
小学四年级时,我随家人来到新疆。因有兄长在前,读书有了更多便利,开始分门别类地选择。每遇到喜欢的书,其趣味如留在舌尖上的麦香,口水咽了一口又一口;再或者,完全忘我地跟着故事情节或激昂或悲伤,甚至肆无忌惮着泪水涟涟……
小时候,不明白读书对人生有何帮助,只知道,书里有知识、有智慧、有情感、有乐趣。那时,对于读什么样的书,不像现在这么挑剔,在读诗歌、散文、小说时,还会摘抄好词好句,且常常慨叹——这些文字写得太美了,原来一个人的念想竟然还能这样表达?我为什么不能试试呢?追述以往点滴,真的要对自己说声“谢谢”——感谢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阅读成长,无声滋养了我的写作能力。
升入中学后,我的小小说《银花》发表在地方报纸副刊。这是我第一次投稿,这篇处女作在学校引起一场不小的轰动,那是何等的荣耀!在感受甘甜的同时,更激发了我的热情!
曾有一段时间,工作上遇到瓶颈,我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当时,恰巧正在读小说《德米安》。书中,少年辛克莱原本生活在光明世界,后误入歧途,终日受邪恶所迫而深陷谎言……这时,他遇到了名叫德米安的伙伴,带他走出“沼泽地”,从此踏上了寻找真我、解脱觉醒的探索之路。读完这本书,我突然发现自己纷乱的心境复归平静——原来,人生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无知无觉怯生生走进喧嚣走向沉寂,再从茫茫然逐渐走向清晰寻得真我。由此,我萌生写作之念,经年累月细致地观察、描述并再现枝繁叶茂的生活以及正在消失的细节、情感等等,如今已有长篇小说和近二十余万字的写实作品发表在报纸、杂志上。
如果没有阅读,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就不可能如此顺畅。可见,书是人生最美礼物,它让我们遇见了美好和精彩,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好书是人生的指明灯。与人为友,或许会走散,但,书不会——它就在那里,随时随地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