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2023年12月07日

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哪些治疗和预防药物?

  

  

  

  入冬季节,呼吸道病毒多发,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及鼻病毒等轮流“登场”,多地医院的儿科、急诊科以及输液大厅排起长队。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介绍,北京目前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毒,且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此病毒,儿童更易感,甚至可能因感染导致住院。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什么“盯上”儿童?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流感有什么不同?当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有哪些?能否应用药物和疫苗进行预防?

  

  1.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什么“盯上”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RS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除此之外,也是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由于婴幼儿正在发育中,气道管腔表面积与体积比(SA/V)高,气道中细支气管的管腔也比成人小,更容易发生阻塞,感染RSV。加上婴幼儿最开始感染时的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容易“蒙混过关”。据统计,超过95%的婴幼儿在2岁时感染RSV。

  RSV感染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病原、气道上皮细胞相关因子、免疫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宿主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患儿有哪些临床表现?和流感有什么不同?

  儿童感染RSV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通常以咳嗽、气促、口吐白沫为主,可见喘憋,也可能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关。

  而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

  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流感无并发症者多呈自限性。

  

  3.当前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一般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以及止咳化痰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包括干扰素、利巴韦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菌药物等。

  治疗方案如下:

  •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不推荐常规应用利巴韦林(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在我国目前仅用于存在免疫功能受损/缺陷的高危RSV感染患儿);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不推荐常规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对RSV感染后引起严重喘憋的患儿,当其他治疗效果不佳,且住院超过3天时,可考虑应用3%高渗盐水雾化治疗);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

  •抗菌药物不作常规用药推荐,也不建议预防性用药,当考虑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病例存在细菌感染高危因素时,可进行抗感染治疗。

  

  4.日常如何预防RSV感染?

  RSV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可在手或污染物上存活数小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易感人群的鼻咽黏膜或眼结膜接触病毒后可以发生感染。

  应注意手卫生,对于有疑似感染的患儿加强隔离和护理,避免与RSV阳性的患儿接触,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据《科普中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