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苑 2023年06月27日

当“青青子衿”遇到“悠悠药草香”

光静静

  

  

  

  

  一

  克兰河畔,一座包含700余株阿尔泰山天然百草的宝殿,因一个“仁”字,而矗立悠远,药香弥漫!

  在这个艳阳方绽的初夏,一场“中式研学”打开了初夏雪都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做香囊、识中药、学文化……“小小李时珍”名字听来有趣、有香、有形!稚童识百草、闻百草、用百草,动手制作中草药香薰,中医药学的精粹与智慧在每一步骤中浸润传承。

  循药香、慢生活,感受春播夏养、秋收冬藏,从药性天然中窥见道法自然的奥妙,从中草药的视角,重新了解孕育了世代先辈和自己的神奇山脉——阿尔泰山,这座天然中草药宝库。

  阿尔泰山脉,虽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脉之一,但她却把天地灵气赋予了中国的阿勒泰。水,汇流成克兰河、升腾成仙境雾、飘落成粉状雪、凝结成晶莹冰,一滴滴生命之水润泽了阿勒泰的高山草甸、平原湿地、城乡四野和万物生灵;荒漠戈壁、河流谷地、冰山雪岭、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共同构成了阿勒泰的立体生境,铺展出一幅多彩的生命画卷。数百种野生动物和昆虫在这里繁衍生息、数千种野生植物在这里扎根生长,其中,有700余种药用植物和药用、食用大型真菌,是名副其实的“百草堂”。

  

  二

  浅夏悠悠,静享安然,自有美好,闻香而来!

  在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二楼医馆,常有一位气定神闲的老先生在此坐诊。他就是在阿勒泰中医药行业声名远播的王仁老先生。年近八十的他,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爬山过沟的本事依然不输年轻人。17岁开始在牧业队当赤脚医生,和当地牧民一起过着春夏秋冬的转场生活,随后被推荐到北京中医学院上学,毕业后选择回报家乡阿勒泰,几十年风雨中用双脚丈量这片金山银水中的万物生灵,秉仁心为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兄弟姐妹赠医施药、治病救人。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2019年3月,阿勒泰地委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传承中医药知识,宣传阿勒泰地区的中药材种植,计划筹建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出于对中医事业、中医文化、药用植物以及阿勒泰这片土地的热爱,他积极投身到中草药博物馆的建设中,即刻组建一支6人团队作为中草药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中草药图片拍摄,标本的采集、制作、装裱。几个月中,他们跋涉于阿尔泰山水之间和戈壁荒漠,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就骑马,马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淋,千辛万苦,走遍了阿勒泰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这座“百草堂”已成为新疆唯一展示中医药文化和传统民族医药文化的场馆,成为地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曾迎来多位国家、自治区重要领导人以及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新疆各地的中医药、药用植物研究人员、爱好者、游客等三万余人参观、游览,成为来阿游客的打卡地。同时,馆内还建立了中医药文化的研学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

  “每一味本草都有其生长的最佳境域,中药谓之‘道地’。中医药文化发展至今日的全民自信,也是时代的缩影。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的灵魂,中医作为中华国粹、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中医文化的自信!”王仁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