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苑 2023年04月14日

诗与歌

  

  

  ◎的确,人们喜欢天鹅舞正如他们所喜爱天鹅那般。或许,正如姑娘无意识地说的那句“成双成对”,天鹅一词的文化内涵,除了代表圣洁高尚,还有团圆、圆满。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追求团团圆圆、幸福美好,这是人们刻在血脉基因里的中华文化符号。一双双、一对对的天鹅,是人们内心对圆满的渴望,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有梦想、有追求,有爱有恨,是日常,也是高级的美感。追梦人永远在路上,永远年轻。天鹅舞是追梦人的镜像,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与歌。

  ——刘 妍

  

  

  南国春早,万物竞发。4月的哈巴河,仍是银装素裹,与冬日无二,万物略显后知后觉。北归的候鸟,仍在迁徙的路上奋力前行。暖阳之下、冰雪之上,两只天鹅,无忧无虑、翩翩起舞。偶遇、引吭、转圈、觅食、追逐、嬉闹,与天地浑然一体。太阳骑着马儿赶来,四目注视着旁若无人起舞的天鹅,仿佛瞬间被眼皮底下无我状态点燃,全身的血液快速通过末梢神经,燥起来、燥起来。天鹅心有灵犀地来到水边,水底之下,也有两只和它们长得一模一样的天鹅,好看,真好看!

  天鹅的舞,天鹅不是天鹅,是胡什安带着徒弟即兴表演。徒弟是徒弟也不是徒弟,是亲儿子。天鹅的舞,是舞又不是舞,是诗与歌。胡什安从小对天鹅着迷,跟着父亲到野外,天鹅聚集的湖边,一待就是一整天。观察野天鹅的日常,一举一动,如何吃饭、如何休息、如何玩耍,如何谈恋爱、如何耍花枪,如何又如何。久而久之,观察成为习惯,胡什安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天鹅——与野天鹅的灵魂合体,言谈举止、一颦一眸就是一只行走的天鹅。儿子会说话、会走路那天起,胡什安就带着儿子蹲在野外的老鸦蒜(各种野生郁金香)丛中,观察天鹅的各种形态。黄黄的郁金香丛中,不知是人观察天鹅,还是天鹅观察人。天地之间的人与天鹅,是大自然中最美最和谐的诗歌。天鹅是道风景,老鸦蒜丛中的人,何尝不是另一道风景?

  洁白无瑕的天鹅,喜成双成对,是爱情的化身,是纯真的使者。白白的羽毛、优美的体态,是少女的精神图腾、少男朝思暮想的追求。恋爱中的天鹅耳鬓厮磨,是梦幻的、是神圣的。胡什安父子演绎下的天鹅,俨然一对情深似海的父子。亦步亦趋的碎碎步,是儿子成长的过程;一步一回头,是护犊的深情。无论是恋爱还是伦常,天鹅内心的真善美一览无遗。细心的胡什安不满足田野调查,积极走访老艺人,试图将失传的传统天鹅舞找回。只有最大程度地找回原汁原味的天鹅舞,才有可能发扬光大。老艺人被胡什安的真诚所打动,毫无保留地展示、讲解天鹅舞的精髓及要点。

  秋天来临时,天赐的水草丰美,牛羊马壮了,一只体态稍胖的天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年轻的姑娘首先发现了这只天鹅。在人们家长里短议论时,另一只稍微瘦一点的天鹅也走进了视线。姑娘补充一句,天鹅终于成双成对了。这是胡什安父子演绎的天鹅舞。姑娘的内心似乎也希望早日成双成对。的确,人们喜欢天鹅舞正如他们所喜爱天鹅那般。或许,正如姑娘无意识地说的那句“成双成对”,天鹅一词的文化内涵,除了代表圣洁高尚,还有团圆、圆满。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追求团团圆圆、幸福美好,这是人们刻在血脉基因里的中华文化符号。一双双、一对对的天鹅,是人们内心对圆满的渴望,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有梦想、有追求,有爱有恨,是日常,也是高级的美感。追梦人永远在路上,永远年轻。天鹅舞是追梦人的镜像,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与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