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芭蕾”描述的是很多专业建筑师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是他们所感受不到的城市温度。只有生活在这个街区的人才能感受那些琐碎的感动。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人的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因此,所谓旅游城市,就是应该使人能够发现只有在旅行中才能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新奇。如今,咱雪都也是八方宾客荟萃、四海游人聚集,光靠那些纯色的冰雪怕是有点单调,呼唤城市的多样性成为新的课题。
——
我们要说的不是广场舞,尽管广场舞中我们的大叔大妈们极尽能事地有跳交谊舞的,有跳民族舞的,但还真没有跳这种高难度的芭蕾舞的。其实,“街头芭蕾”是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与问题专家、加拿大老太太简·雅各布斯发明的。她在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以下简称《死与生》)中对这一“名词”有着详细的解释:“老城市看来缺乏秩序,其实,在其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这是一种复杂的秩序。其实质是城市互相关联的人行道用途,这为它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驻足的目光,正是这种目光构成了城市人行道上的安全监视系统。这种秩序充满着运动和变化,尽管这是生活、不是艺术,我们或许可以发挥想象力,称之为‘城市的艺术形态’,将它比拟为舞蹈——一种复杂的‘芭蕾’,每个‘舞蹈演员’在整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和谐的整体,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城市人行道芭蕾’就形成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街头探头系统还没有发明的时期,形形色色的行人有意无意地相互“监督”,使维护安宁的行为变得相对简单,因为在我们的街上有足够多的眼睛在进行着“监视”,这些行色匆匆的人流就像在表演芭蕾舞一样妙不可言。
关于简·雅各布斯和她的《死与生》,我曾经专门撰文介绍过,今天仍要提她,只因我们的城市在变——变大、变美、变复杂了,一些大城市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同样存在。所以,有必要重提经典、重温佳作。《死与生》是一本获得设计界盛赞的规划方面的参考书,是“有史以来关于城市的最出色著作之一”。作者由此被称为“史上影响最大的城市思想家”“常识天才”等。
简·雅各布斯(1916~2006),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1958年,雅各布为著名的《财富》杂志撰写了一篇关于城市中心区的文章《市中心为人民而存在》。在这篇文章中,她充满激情地批判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大规模旧城更新项目,同时赞美了曼哈顿现状环境中街道生活的欢乐与祥和;之后便写作了《死与生》一书。1968年迁居多伦多,此后她在有关发展的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并担任城市规划与居住政策改革顾问。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一名新闻记者,敏感的观察力和作为一名在大城市生活的参与者,使她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对其街区以及她周围的街区原本祥和的生活所带来的大规模改造。她用她的热情、悲悯和激昂向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开战”,旗帜鲜明地与“现代城市规划”唱反调:人家呼吁清除贫民区,她却提出要增加城市人口的多样性,让人和各种活动聚集在一起,让街道充满曼妙的“街头芭蕾”;人家说应该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开放空间,她却觉得要把城市变得更密,形成一种符合居住传统的适度的混乱。
这本当时被誉为妇人连篇累牍唠叨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她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人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雅各布斯关于旧城更新问题的核心思想——
“街道眼”概念
通过大量事实的调研和作者的亲身体验得出的关于城市中人行道、街区公园、街区的特性,这里她提出了著名的“街道眼”概念。区别于“现代的”广场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这是一种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她论述老社区是安全的,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对社区有着强烈的认同;她指出交通拥堵不是汽车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规划将许多区域生硬地隔离开来,让人们不得不依赖汽车。
“街头芭蕾”
“街头芭蕾”描述的是很多专业建筑师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是他们所感受不到的城市温度。只有生活在这个街区的人才能感受那些琐碎的感动。比如老城的煎饼店、小巷内擦肩而过的侧身,或是阳光投射在老房子屋檐的曲折阴影、晚饭时间邻居端着饭碗的闲聊,这一切,对于老城居民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城市的多样性
在雅各布斯的书中,最为推崇城市的多样性,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人的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因此,所谓旅游城市,就是应该使人能够发现只有在旅行中才能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新奇。如今,咱雪都也是八方宾客荟萃、四海游人聚集,光靠那些纯色的冰雪怕是有点单调,呼唤城市的多样性成为新的课题。
破解这个难题或许不难,多研究些诸如雅各布斯的书或许能找到方法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