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滨
春末夏初时节,哈尔滨的丁香花又开了。大街小巷的丁香花,品种各不相同,有重瓣的、有单片的,颜色也不一样,或白或粉或紫,各显风韵。
白的丁香花清新素雅、落落大方,粉的颜色柔和、温馨美好,紫的则透着一股高雅贵气。循着花香,我不禁想起了十多年前在新疆工作时的情景,印象中,有那么两次谈起有关丁香花的话题。
一次,我在县委党校给新入职的公务员讲课。因为,他们不久后要去黑龙江省参加培训,校长特意请我给这些年轻人讲一讲家乡的风土人情、发展状况和产业特色。临下课,我问了一句:“大家,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可以……”话音刚落,有人举手,我一一答复。正要走下讲台,又有人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这是一个哈萨克族小姑娘,她的眼神有些羞涩,望着我又不敢直视。
我微笑着鼓励她,姑娘这才低声问道:“老师,我听说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花。其实,这花并不好看,香味还有些苦涩,哈尔滨为什么会选它作市花呢?”
这姑娘说话的声音本就小,到后来,几乎被周围此伏彼起的低语声淹没。听到有人轻笑,她更加局促,脸颊涨得通红。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又请姑娘坐下,这才说道:“首先,这个问题很好,既然要去黑龙江、哈尔滨,理当了解方方面面……”
我一边说着,一边在大脑中“百度”着相关知识。我没有讲丁香花“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热情浪漫、开放包容”的品格与哈尔滨人性格相近之类的套话,而是这样解释:“黑龙江自古就是苦寒之地,许多娇艳的花朵难以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存活,可丁香花却能肆意生长、傲然怒放。你们说,它是不是和乐观、顽强的东北人很像?”话未说完,掌声已响起,那姑娘笑着,频频点头。
还有一次,青河县各科局的负责同志要去黑龙江省培训考察,其中一位文笔出众的朋友问我:“这个季节,哈尔滨什么花开得最好?”
“当然是丁香花。”
“那我一定要好好欣赏!”她笑着说。
“花,不能白赏,必须写篇美文。”
她欣然允诺。
这位朋友果然没有食言,人还没回到新疆,文章《浮光掠影哈尔滨》就已完成。
文中,她这样描绘:“踏上东北的黑土地,听了爽朗的东北乡音、看了火辣辣的二人转、品尝了清冽冽的哈尔滨啤酒……徜徉中央大街,猜想这里的尘封往事;静坐在松花江畔,感受岁月流淌……”文章结尾,她感叹时光匆匆、满是不舍:“待丁香花如烟如霞开满枝头,再来哈尔滨,在松花江畔,看丁香花开,听松江水流……”
如今,丁香花又开,斯人却远在边城……惟有这些过往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温暖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