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2025年02月05日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第一版)

  (五)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为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提供新动力

  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疆人才发展集团挂牌成立,组建医药、环保、标检等3家专业化产业公司,与中石油共同组建新塔油气联合勘探公司、新海天然气管道公司。“一揽子”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和转型发展,新疆农信统一法人改革方案获国家批准。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政策措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20个、总投资753.27亿元,全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628.7亿元、增长16.8%,登记在册各类经营主体259.47万户、增长6.08%。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台账内拖欠企业账款清偿任务,拖欠农民工工资实现动态清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快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筹划近30年的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开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挂牌,喀什集结中心TIR运输运营票数居全国第一。全年过境中欧(中亚)班列增长14%,达到1.64万列、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始发中欧(中亚)班列1394列,“天山号”发运562列。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实施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外贸、工业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区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塔城至阿亚古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别迭里口岸实现通关,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吉木乃口岸成为西北五省区首个公路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效推进,129项改革任务全面铺开,形成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35个,新增企业8500余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揭牌。开展全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建立新疆航空口岸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乌鲁木齐机场保税航油加注业务正式开通。积极推进与中亚国家务实合作,新疆代表团出访中亚五国,多位中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疆参访,签署一系列经贸合作项目。推动建立中国(新疆、香港)同哈萨克斯坦交流合作机制,环阿尔泰山次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对中亚五国进出口额占全区的67.9%。高质量举办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签约总金额6155.52亿元。“请进来、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接待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媒体记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516批团组,1.06万人次来疆参访,组织出访447批、1955人次,拓展与西亚、南亚、伊斯兰国家等区域的交流,首次邀请外宾旁听、外媒报道自治区“两会”,举办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新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有效增进国际社会对新疆的正面认知,充分展示了新疆自信形象和开放姿态,新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厚植新底色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提高3.4个百分点,PM10、PM2.5分别下降19.4%、14.9%,连续三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扎实推进,出台总体方案和支持措施,因地制宜实施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产业等重点工程,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295.76万亩,3046公里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实现合龙。完成造林130.6万亩,种草改良47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01.76万亩。煤田灭火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治理面积240万平方米,恢复植被147万平方米,年平均减少煤炭资源燃烧损失3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5万吨,创造性探索出一条明确公益属性、压实属地责任、落实主体权益的治理新模式。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整合流域管理机构,组建南北疆两大流域管理局,试点开展水库清淤造田,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全年供水、水库蓄水、生态补水分别增加2.34亿立方米、13.88亿立方米、51.92亿立方米。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启动克拉玛依市、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奎屯—独山子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无废园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分别增长385%、522%,“绿色”正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为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期待交出新答卷

  稳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坚决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2585.3亿元,基层“三保”得到足额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疆7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48.32万人,区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2.1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4万人,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6.14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改善1893所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扩优提质。全面启动普通高考综合改革,设置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新疆工业学院等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挂牌招生,南疆五地州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学生净增2.49万人。全疆高校新增17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学科专业设置与“十大产业集群”发展更加契合。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持续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累计节省医药费用3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新疆国际医疗中心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运营,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揭牌成立,全疆60家三甲医院实现377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实施社保扩面提质工程,全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2654.39万人次,生育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参保448.2万人、2366.7万人,启动自治区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12%,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5.64亿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大力发展到户产业,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10.3万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向全疆各族人民庄严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如期完成,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一期建成、惠及五地州500万各族群众,“煤改电”二期工程圆满收官、83.68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2.42万户农房抗震防灾任务全面完成,乌什县7.1级地震危房得到全面加固改造,完成2.08万座牧民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居住)加固改造,改造农村公路1.05万公里,完成1.6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1.1万个。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八)文化润疆深入推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新局面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实施史证中央政权有效治理新疆重点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和环塔里木盆地宗教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召开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学术研讨会,建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博场馆。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惊艳全国,《天山放歌》等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举办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设立颁发“天山文学奖”。举办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4.62万余场次、惠及4550万余人次。推进伊犁、喀什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承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新疆射箭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团体银牌。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区普及率提高至72.2%,其中南疆普及率68.4%。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8.6万余名中小学生赴疆外参加“祖国情·中华行”等爱国主义研学活动,规模为历年之最。举办“五州六县”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荣获“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22个集体、26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促进宗教和睦和谐,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新疆多种宗教和谐并存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动依法得到保障。

  (九)各类风险有效化解,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彰显新作为

  健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工作体系,依法严打严防“三股势力”,坚决把暴恐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把暴恐威胁阻挡在国门之外。全面深化平安新疆建设,全区刑事案件下降13.7%,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42%。用好国家一揽子化债支持政策,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自治区本级和13个地州市本级、95个县市区提前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化解,276家融资平台存量隐性债务全部化解完毕。分类有序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新疆银行整合库尔勒银行顺利完成。中泰集团、供销集团、果业集团等重点企业经营风险有效化解。出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保交楼”“保交房”交付率分别达100%和88.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全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下降9.3%。积极开展涉疆对外斗争,依法应对美国制裁打压,坚决捍卫新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利益,坚决捍卫新疆各族人民劳动就业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数字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见行见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4部、废止11部,出台政府规章5部、废止7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合法规范。常态化开展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述法工作,持续开展“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日益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办结人大代表建议517件、政协委员提案506件。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制定实施提高行政效能的八条举措,加快政务服务统一受理、政务数据实时汇聚,国家首批部署的13个“一件事”改革实现多端上线运行、累计办理11.37万件。推动行政管理事项精准赋权,自治区向乌鲁木齐市下放行政职权27项,研究推动向伊犁州、昌吉州、哈密市和喀什地区下放行政职权48项。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企业困难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各类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12345便民热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诉求474万余件、办结率99.26%。发挥督查“利剑”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互联网+督查”平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154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认真落实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践行自治区政府系统“四个坚决不”要求,整治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研究规范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动真碰硬整治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里解放出来。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70年来,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一年来,我们全力支持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发展,兵地双方共同推动建设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组建了一批国有企业,在能源资源开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多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生产建设兵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对口援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饱含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新疆的特殊关怀和殷切期望。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统筹用好援疆力量资源,从单向援疆向双向合作转变,19个援疆省市安排援疆资金近200亿元,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大事。举办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与25家央企签署投资协议9400亿元。广大援疆干部人才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新疆各族人民铭记于心。

  支持国防和驻疆部队建设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深入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民防空工作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成效显著提升。退役军人工作质效不断增强,“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更加根深叶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大力支持和援疆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凝结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疆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驻疆单位、援疆省市及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向所有关心、支持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全疆各族群众的期盼,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政府工作质效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有的干部缺乏改革攻坚、担当实干精神,部分干部能力水平与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二、202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部署,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深化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攻坚,拓展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粮食产量476亿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就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确保党中央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全面实施改革攻坚行动,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破除制约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重点突破牵引带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央地、区地、兵地等国有资本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积极承接中东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民营经济发展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环境。深化财税投资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自治区财政直管县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税收征管和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做好金融“五篇文章”,积极筹建新疆农商银行,开发适应南疆经济结构和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让金融的源头活水更好滋润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推动全国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禁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深化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

  (二)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等产业集群为牵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提升粮食和食品加工水平。棉花总产稳定在500万吨以上,高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棉纱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加快发展葡萄酒、番茄加工、特色林果加工等产业,持续提升冬春蔬菜保供能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推进畜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矿业及加工、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牵引,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立央地、兵地油气勘探开发合作机制,加大准噶尔、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积极推进准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哈密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与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准东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和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直供电改革试点,健全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推动电力现货交易。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立找矿激励机制,加快火烧云铅锌矿、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开发建设,加快推动铜、铝、黄金、锑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快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硅基、铝基、铜基、钛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以文化和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为牵引,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编制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做好龟兹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以阿勒泰、乌鲁木齐、伊犁、博州、昌吉、塔城为重点,打造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支持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发展全域旅游、低空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等,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力争接待游客3.2亿人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挖掘生活性服务业潜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物流枢纽和通道网络,优化进出疆、疆内及国际主干线通道,推动国家级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多式联运基地和铁路专运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和本土网络货运平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全力打造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下大力气把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下来!

  (下转第四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