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5年02月05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9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艾尔肯·吐尼亚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锚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谋划,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保障高水平安全,持续做好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全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突破2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全年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新疆经济社会“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不断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

  一年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牧产品供给作出新贡献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安排“三农”资金1137.8亿元,全疆粮食播种面积4440万亩、新增202.9万亩,粮食增产42.2亿斤,总产466亿斤、全国排名上升到第13位,粮食单产1050斤、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2%。果蔬产业提质增效,果品产量达到1400万吨,蔬菜产量2313万吨。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落实畜牧业发展各类资金50.3亿元,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产量211.76万吨、牛奶产量198万吨。水产品产量19.65万吨,新疆海鲜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新宠”。建设高标准农田434万亩,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产业强镇9个,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统筹用好中央149.2亿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推动联农带农富民产业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15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新疆正从昔日戈壁荒漠变成“塞上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疆贡献!

  (二)产业集群效应全面显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立足国家所需、新疆所能,编制实施新型电力系统、油气增储上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战略规划,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乌昌石光伏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并网装机4037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近1/3。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储能累计建成并网近10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原煤产量5.41亿吨、增长17.5%,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首位,“疆煤外运”达到1.4亿吨。哈密400万吨/年煤制油、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项目启动建设。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油气产量当量6664万吨,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投运地下储气库3座、储气能力全国第一,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出台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形成大型资源基地6处,和田大红柳滩锂矿、火烧云铅锌矿实现首期投产。全区出让矿业权558个、收益290亿元。全力推进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产值超2200亿元,规上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吸纳就业100余万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工建设8个算力网重点项目,全疆首个智算中心在克拉玛依建成投用,“疆算入渝”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成智能算力规模24000P,新疆智算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成立新疆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研究院,鸿雁大型无人机投产组装。多晶硅行业增加值增长24%。金风科技、新特能源成功入选全国链主企业。“绿色提锂”等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棉纤维无盐染色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稳步运行,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天山实验室揭牌成立。塔里木油田万米超深钻井刷新亚洲纪录,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卫星激光通信地面站在喀什建成,世界首台10—60兆电子伏质子加速器投入运行。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718家、专精特新企业30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全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百亿元,增长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百亿元,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综合排名上升3位。实施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多渠道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3200余人,新设13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一大批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来疆建功立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新疆正成为我国充满商机、投资兴业的热土!

  (三)重大项目加快布局建设,为构建基础设施“十张网”奠定新基石

  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健全“十大机制”、落实“六重清单”,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资金,加快自治区“千百亿”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557亿元。伊宁新机场高速公路、台斯水库、“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煤电项目、塔额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G219昭苏至温宿公路、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塔城至乌苏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奇台江布拉克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世界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疆电外送”第三通道(新疆段)实现贯通,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一大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社会消费持续激发,为有效畅通经济循环释放新活力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畅通经济循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出台自治区“两新”政策,下达补贴资金53.4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188亿元。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举办各类商业展会,央视《三餐四季》新疆篇热播,新疆特色美食香飘全国;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快递业务量增长39.2%。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乌鲁木齐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和克孜勒苏(吐尔尕特)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库尔勒、伊犁、吐鲁番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16个区域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建成自治区网络货运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2.37亿吨、增长10.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旅游业快速发展,举办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实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充分释放旅游优势潜力,《我的阿勒泰》《苹果香》等一批优秀作品火遍全国,冰雪游、沙漠游和跨境游持续火爆,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盘龙古道、博斯腾湖环湖公路、阿禾公路、S101天山地理画廊等“网红公路”热度升温,5A级景区达到18个,“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机场旅客吞吐量4854.4万人次、增长18.5%,铁路旅客发送量5079.7万人、增长14.1%,增速居全国第二。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游客花费3595.42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新疆正从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迈进。

  (下转第三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