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自草原鸣晓籁

——读张志亚《诗从草原来》
阿勒泰日报 2025年07月04日


  ◎杨建英

  

  志亚老师将多年来创作的诗稿汇编成册,各地诗友闻讯纷纷发来祝福。毕竟都是诗道同好,这些贺词也都是极讲究音韵的格律诗。

  甘肃诗人程耀正:“声自草原鸣晓籁,词源肺腑映霞腮;羡君常出惊人句,励我躬身学俊才。”

  广东诗人黄超贵:“律绝舒怀上古音,贺诗千里赴君吟;诸多好句终成册,墨有精华感义深。”

  诗人曹瑞光:“心业吟诗逐墨香,咏星摘月气轩昂;风华岁岁终成册,耀此人生暖意扬。”

  诗人朱凤宇:“诗赋人生墨韵留,华章萃集意难休;愿君锦句扬千古,瀚海书香誉九州。”

  诗人周立军:“乌伦湖水过飞鸿,福海放歌听塞翁;阿勒泰中追万象,胡杨树下问初衷。”

  ……

  面对赞扬,诗人谦虚道:“我非诗人,只是草根,生长在阿勒泰的原野,虽渺小,但带有大漠泥土的芳香——因为这片神奇土地是滋养我的温床,如同母亲的心房。娘恩不忘,自当为她歌唱!”

  同为阿勒泰的书写者,我仅能以形散(更多时,神也散)的散文来描摹这片土地。而张志亚选择了兼具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的格律诗体。其即将付梓的诗稿收录390余首诗词,既有格律严整的律诗,也有风格多变的词作。深厚学识修养、赤诚敬土情怀、娴熟体例转换,加之缠绵思绪、昂扬格调与凝练语言,配合精妙的文学结构、生动的细节与独到见解,无不令人叹服。

  诚如诗人所言:阿勒泰是其精神原乡,草原大漠戈壁是其灵魂栖所。在这片广袤天地间,绿野如海、戈壁似卷,尽显造化雄浑。张志亚的格律诗恰似悠扬清风,拂面而来——

  

  《沁园春·雪都吟》

  水瘦山寒,天高云淡,雪野茫茫。望万峰绵宕,氤氲缭绕,千山寂静,鸟兔深藏。玉树琼枝,银花晶絮,雪落无声遍雪乡。如仙境,看将军山上,滑雪天堂。

  雪都晴后霓光。乃梦里,那诗与远方。可听风望雪,浅吟低唱,煮茶论酒,漫溢诗章。纵马扬鞭,寄情抒意,一曲心歌《苹果香》。伴红日,共山河静美,情暖心房。

  

  《沁园春·福海放歌》

  福海湖边,碧浪汤汤,大漠风光。有草原千里,牛羊肥壮,良田万顷,瓜果飘香。潋滟湖光,清波荡漾,碧水蓝天百鸟翔。桨声里,渔舟晚唱,网撒斜阳。

  人民幸福安康。共祝愿中华更富强。且纵怀驰骋,放飞梦想,尽情歌唱,颂我家乡。牧笛悠扬,风吹草浪,对夕阳,情深意长。策骏马,更豪情万丈,爱我边疆。

  

  《鹧鸪天·秋游喀纳斯》

  仿若明珠塞外藏,犹如宝石嵌边疆。

  仙山净土是中国,圣水神湖在雪乡。

  蓝天下,雪峰旁,层林霜染着霓裳。

  霞烟木屋如童话,梦里谁为白马王。

  

  《七律·雪都月夜》

  月照边城满地霜,铅华洗净尽清光。

  平凡故事锦笺写,跌宕人生斑鬓藏。

  老酒半壶同品酌,新词一阕共裁量。

  诗心素裹陈年梦,醉把豪情染雪乡。

  

  《七律·福海中秋之夜》

  明月生晖菊透香,红尘仙界共青光。

  情迷五柳迎骚客,兴起三更仗酒狂。

  啸傲边城秋韵美,沉吟塞外水天长。

  琼浆玉露邀朋饮,曲曲心歌颂故乡。

  

  《七绝·阿勒泰冬雪游》

  塞外山行乘雪橇,风光别样弓为骄,

  雾凇满树心吟句,化作梨花任性飘。

  

  《五律·美丽福海我的家》

  雁阵满蒹葭,鱼翔卷浪花。

  明珠含地气,玉泽润天华。

  碧水承红日,飞鹰向晚霞。

  归舟歌荡漾,福海我之家。

  ……

  这些诗,作者以细腻笔触绘就草原胜景,翠色草甸、云朵羊群……皆化为纸上仙境。大漠孤烟、戈壁岑寂,均为诗中信笺,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传奇。在诗人笔下,草原不仅是风景,更是情感载体,承载着对自然的礼赞与生命的讴歌。

  张志亚的格律诗严谨而富有韵律,仿若草原骏马之奔逸,又似大漠胡杨之刚劲。他巧妙驾驭格律,将草原和大漠戈壁的景色与情感完美融合,给迥异的边疆风物披上了“唐装”,使严整形式与奔放内容浑然一体,令读者既见天地壮美,又感诗心赤诚。

  “声自草原鸣晓籁,词源肺腑映霞腮”,《诗从草原来》是张志亚对北疆的深情告白。虽不敢说这是“新边塞诗派”,但志亚先生确实是当代边塞诗人——这种古典诗体,不只属于中原,同样根植于祖国怀抱中的边疆。就此而言,此诗词文稿的编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颇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