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变身“经济活宝” 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系列展播之陈钢粮
阿勒泰日报 2025年03月26日

  

  

  □实习记者 包洪宇            

  

  听取实验报告、研究骆驼养殖方案、处理文件……又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陈钢粮早早就来到办公室,片刻不停地处理着一天的工作。

  陈钢粮扎根新疆18年,创立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旺源集团)。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扶贫帮困事业,热心公益,与各族群众并肩奋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规模化、竞争力强的骆驼产业链

  

  走进旺源集团现代化生产车间,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驼奶产品在流水线上有序排列,标准化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时间回溯到2006年9月,福海县细雨绵绵,荒漠草原雾气氤氲。透过车窗,来自浙江嘉兴的企业家陈钢粮看到几峰骆驼隐约点缀在草原上。正是这次旅程,让陈钢粮突然对骆驼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福海县喀拉玛盖镇牧民马那提·努尔旦别克家,他第一次看到了成群的骆驼,喝到了新鲜的驼奶。

  马那提养殖骆驼多年,讲起骆驼有一肚子的故事,但他打算把家里的骆驼都卖掉。“驼奶虽然好,但买的人少,不容易保存,一年到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

  陈钢粮被他的话深深触动了,他拿起眼前的杯子若有所思,杯里装的不仅仅是一杯鲜香醇厚的驼奶,更装满了养驼人的辛酸与无奈。他深知,驼奶稀有、营养价值极高,而新疆的牧区条件优越,养殖骆驼肯定有广阔前景。

  2007年,年近半百的陈钢粮不顾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对,怀揣着“为老百姓做有意义之事”的初心,告别妻女,带着所有积蓄,不远万里来到福海县,投资成立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

  “骆驼浑身都是宝,发展骆驼产业,不仅能让牧民过上好日子,还能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陈钢粮说。

  为攻克驼奶保鲜难题,陈钢粮先后投入了5000万元,甚至把老家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历经15个月、103次实验,驼奶的保鲜技术难关终于被攻克。

  为持续推动骆驼产业发展,陈钢粮筹划布局了自动化驼乳制品产业园区、骆驼养殖基地、双峰驼研究院等,在全力做好有机驼奶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打通骆驼全产业链,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完美闭环。同时,加强与政府合作,投资20亿元共同打造集旅游、康养、文化、休闲娱乐、经营消费、投资创业“六位一体”的骆驼小镇和万驼园养殖基地,实现骆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驼奶转化为商品,骆驼也由此完成了从“搬家工具”到“产业之舟”的华丽转身。

  

  让更多养驼牧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一天的产奶量可达200公斤,月收入近20万元。”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喀拉毕村牧民阿尔棍·阿勒甫家养了300多峰骆驼,提起这些年的收入,阿尔棍夫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0年,为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阿尔棍夫妇找到陈钢粮贷款购买了8峰骆驼,从此走上了奶驼养殖路。13年来,阿尔棍累计向旺源集团无息借款500万元,养驼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过百万。

  阿尔棍是福海县众多养驼致富牧民中的一员。在产业发展初期,为了解决骆驼数量少、牧民没有本金购买骆驼的难题,陈钢粮主动提供无息借款1.92亿元,同时,企业代替牧民承担市场风险,将检验合格的原料奶不计成本全数收购。为方便牧民供奶,还提供上门收购服务,让牧民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发展骆驼产业,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通过大家的不断沟通,农牧民认识到,要将弃养的骆驼变成‘经济活宝’,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陈钢粮说。

  多年来,陈钢粮聚焦“携手共富”,探索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养殖户”模式,企业的驼奶生产加工链运转平稳,而企业独创的“三零扶贫”模式(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更是助力成千上万的骆驼养殖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如今,旺源集团每年为养驼牧民发放奶款超2.75亿元,养殖大户年收入最高达354万元,辐射带动阿勒泰、塔城、昌吉、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北疆五地州市5600余户养驼牧民实现致富,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2.13万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在多年的创业历程中,陈钢粮深刻体会到,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个人发展与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从2015年开始,陈钢粮每年都会选择一批骆驼养殖户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市场、开阔眼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源于党的好政策。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走出新疆,看到祖国如此繁荣,发展得如此迅速,我深感自豪与荣耀!观摩期间,我的孩子出生了,我给他起名为北京别克。”在走出去开阔眼界的过程中,养驼牧民波勒斯·哈巴依感叹道。

  十余年来,旺源集团已累计组织100余名牧民参加红色教育,增强了牧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骆驼产业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从养殖技术的切磋,到骆驼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各族群众携手共进,将骆驼文化深度挖掘,使其成为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见证。”陈钢粮说。

  “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一排排荣誉证书、一摞摞奖牌奖章,见证了一名践诺人在福海县、在新疆、在全国付出的努力、收获的赞誉。陈钢粮把骆驼从“沙漠之舟”变成增收致富的来源,创造出民族产业品牌,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