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4年06月04日

  (上接第一版)

  博物馆里,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绵长文脉。

  殷墟博物馆新馆,近4000件套珍贵文物展现商文明的厚重与辉煌;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等文创产品新意十足;湖南博物院通过AI等相关技术,令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年来,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各显特色,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骨神韵。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浙江,新编越剧《新龙门客栈》将传统戏曲与新演艺空间有机结合,持续走红网络;在山东曲阜,大型礼乐节目《金声玉振》尽显古风古韵;沉浸式家庭音乐剧《甪端》驻演版创新形式,让故宫文物“活起来”……中华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文化创新实践不断上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军:雄兵出击》《问苍茫》传承革命光荣传统,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宝水》书写祖国山乡巨变……

  过去一年,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精品力作,以新故事、新形象、新旋律、新风格抒发人民奋斗豪情,传递民族精神之光,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已设立6700多家非遗工坊,“老手艺”成为群众就业增收新亮点;贴合百姓需求,超3.35万个颜值高、内容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人们身边的文化客厅;重塑“诗和远方”,旅游日渐成为富民乐民的幸福产业……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东方文明古国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如何传承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发扬光大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的文化使命,期待新的书写。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访西湖,走苏轼踏过的堤岸;探庐山,看陶潜爱过的田园……今年“五一”假期,近3亿人次出游,旅游成为“顶流”。人们在追寻“诗和远方”中,感悟文化之美、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深情地说:“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必将巍然耸立。

  秉持开放包容,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

  广袤的亚欧大陆,人类文明的璀璨之地。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美丽的法兰西土地。在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图尔马莱山口,两国元首又一次从历史和文明的高度进行深度战略沟通,畅叙文明和美之道,续写“高山流水”佳话;在巴黎爱丽舍宫,互赠“书礼”,以书会友,以文载道。

  元首外交,浸润着浓浓的文明底色。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5000多年而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正因如此,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国理念,尤其重视和珍视国家统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过7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生长于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

  习近平总书记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明自述”,让马克龙总统有感而发:“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理念和发展历程,对中国在重要问题上的立场认识加深。”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24年5月18日,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20公里外,灞河岸边,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舞台上,秦俑、汉服等经过现代演绎,让历史文化以生动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野。

  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跨越时空的共鸣亦是对文明的礼赞。融通传统与现代,文脉悠悠,弦歌不辍,气象万千。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唯有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从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文脉中开掘资源、汲取营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让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主办| 声明: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906-2315631| 投稿邮箱:aletaibao@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5-0018| 邮发代号:5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