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通过采访,让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与那拉提的养蜂女在这个冬天梦幻联动。
26岁的巴扎尔别克·阿勒哈别克,曾是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的牧民。滑着毛皮滑雪板长大的他,5年前来到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上班,如今,他是一名专业的雪场救援人员,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带动210余名像巴扎尔别克这样的农牧民就业,人均年收入3.2万元。依托滑雪场,塔拉特村和可可托海镇冬天热闹非凡,7000余人在雪场周边就业。
家住新源县那拉提镇那拉提社区的马桂平就是一名养蜂女,夏天追着百花跑,冬天迎着雪花转。冬天,她经营一家民宿,民宿里也销售蜂蜜,马桂平也常将小瓶蜂蜜作为礼物送给客人。新源县现有民宿900多家、宾馆100多家,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1.3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7.1万人,越来越多人吃上了“旅游饭”。
在新疆,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冰雪旅游、冰雪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在雪场周围开民宿、咖啡店、旅拍店,在冰雪中淘金,也给新疆冰雪增添了无限活力。
新疆的滑雪场
应该被世界更多人看到
1万多年前的滑雪板长啥样?记者们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找到了答案。古老毛皮滑雪板由手工艺人纯手工制作,共有选材、裁板等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的古老毛皮滑雪板1000多元一副,不少游客专门购买收藏。
“滑了这里的粉雪,爬过这里的雪山,我终于理解为什么人类滑雪起源地在阿勒泰。”俄罗斯籍教练玛丽娜·丹尼斯娃说,今年她受邀来到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培训当地的滑雪教练,“我想每一个热爱滑雪的人,都会来这里看一看。阿勒泰的滑雪场,应该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
12月底,“自由滑雪界的天花板”FWT自由式滑雪世界巡回赛首次落户中国,就来到吉克普林滑雪场。与人工设置障碍场地的自由式滑雪不同,FWT只在纯天然的粉雪山坡开赛,这与新疆所拥有的世界顶级粉雪资源高度契合,是对新疆优质冰雪资源的高度肯定。这项比赛的灵魂就是让比赛回归滑雪本来的面貌,这也和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冰雪文化不谋而合。
来参加第十七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的携程集团副总裁张旭说,打造“冰雪—文化—体育资源”联动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新疆各区域冰雪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中国雪都’‘人类滑雪起源地’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冰雪旅游的下一站一定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