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 用好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聚焦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新疆党政代表团先后出访中亚五国,通过务实合作,推动油气、煤炭、新能源、输变电等多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加强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举办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第三届中国—哈萨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鼓励支持一批疆内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三、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努力在能源强国建设上挑重担、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西部地区要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不断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新疆将聚焦党中央明确提出的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定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发挥油气、煤炭、风光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作用,加快实施能源强区战略,不断提升能源保障供应能力。
第一,强化机遇意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新疆能源资源禀赋转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是党中央赋予新疆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全疆上下要把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放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拓宽视野格局、精准把握时代机遇。要充分认识到新疆能源产业在资源、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坚定抢抓机遇的信心和决心。要用好新疆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升把握机遇的能力本领,鼓足干劲、主动作为,加快实施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战略规划,努力为国家提供更加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供给。
第二,强化实干意识,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实效。能源资源是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项目建设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增强主观能动性,秉持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态度,以“全力干成一件事”的韧劲和执着,推动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围绕风电、油气、煤炭等重点领域,尽早储备一批潜力项目,重点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以项目之“进”促投资之“稳”、产业之“兴”,为全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要加强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强化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能源资源从原料燃料向高附加值的材料和终端产品转化,加快风电、光伏等装备制造全链条规模化发展,不断增强新疆能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强化创新意识,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把创新成效转化为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活力动能。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改革赋能和创新引领。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加快构建适应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要充分调动“改革”意识与“实干”精神,深入研究国家改革部署和最新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持续攻坚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能源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努力提升能源系统运行效能,为新疆能源发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持续激发“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用好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发挥在疆院士专家团队的领军作用,开展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
第四,强化为民意识,更好履行能源行业社会责任,把能源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提升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托。发展能源产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对新疆更具特殊意义。我们要突出增加就业这个导向,加快重大能源生产力布局,完善配套产业,通过项目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各族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增收。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各族群众打造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要持续实施能源惠民工程,加大天然气开采力度,全面推进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项目,努力提供普惠优质、稳定高效的能源服务,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山山有资源、盆盆有油煤、处处有“风光”。丰厚的能源“家底”是我们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坚实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牢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与“能”,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新疆之能”,加快推进新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把握好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时”与“势”,顺时而为、乘势而上;看清能源产业发展的“机”与“变”,抢抓机遇、应变局开新局,加快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既要为一域增光,更要为全局添彩,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更大新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