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指引科学治沙

阿勒泰日报 2024年12月02日

  

  

  

  (上接第一版)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在沙漠锁边建设中,新疆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注重多管齐下、全要素治理,形成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有效方式,闯出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新疆经验”。

  ——坚持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在这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中,新疆注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打破行政界限,坚持兵地融合齐发力,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豪情壮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绿富同兴”。于田县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发展肉苁蓉相关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新疆各地积极探索沙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沙漠旅游等产业形态,推动实现防沙治沙和富民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真正造福当地群众。

  放眼浩瀚塔克拉玛干,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人沙博弈到人沙和谐,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这其中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

  

  精神的对垒

  

  黄沙与绿荫的抗衡,也是精神的交锋。

  久久为功、步步为营,终会黄沙染绿。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这些平凡而坚毅的身影,矗立起我国防沙治沙斗争最伟岸挺拔的形象。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来不缺与“黄龙”斗争的精神。

  这是胡杨精神的赓续传承。

  从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到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面对漫天肆虐的黄沙,新疆各族人民坚定守护家园的信念,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胡杨精神,40多年一代接着一代干,与干旱缺水斗、与风沙漫天斗,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筑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与精神丰碑。

  这是科学精神的有力弘扬。

  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盲目蛮干不行,必须深刻把握治沙规律,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在风沙流活动频繁的沙漠边缘地区,实施锁边治理,建设防护林草带,阻止沙漠扩张;在绿洲包裹的风沙策源地实施攻坚工程,降低风沙危害影响;在绿洲内部条田林网缺失地带和防沙治沙空白区域实施歼灭战——在科学治沙精神的指引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蓝天、碧水、绿地愈加触目可见、触手可感。

  这是协作精神的充分彰显。

  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梯田”治沙模式,将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结合;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民丰县承担的固沙锁边项目外围实施工程治沙,内侧设置防风林带……一年多来,新疆各地闻令而动、密切协作,迅速集中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国企民企拧成一股绳,形成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方面参与的新时代防沙治沙格局,汇聚起排山倒海的防沙治沙磅礴力量。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就一定能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美丽新疆建设作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