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阿勒泰

阿勒泰日报 2024年07月19日

  (上接7月4日第四版)

  

  二、科学应对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是指外来异物阻塞呼吸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重度梗阻如不及时治疗,数分钟内即可致人窒息甚至死亡,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及醉酒的人。

  

  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有哪些?

  

  ① 轻度梗阻:患者能呼吸、说话、咳嗽。咳嗽的时候,可以听到喉头有一种特殊的喘鸣音。

  ② 重度梗阻:表现为“三不一手势”,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手会不自觉地卡到脖子上(V形手势)。

  

  遇到气道异物梗阻,如何急救?

  

  尽早发现气道异物梗阻并及时施救、排出异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如果是轻度梗阻且咳嗽有力,应鼓励患者咳嗽。如通过咳嗽不能咳出异物,或为重度梗阻,则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①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腹部冲击法:适用于清醒且能站立的患者。施救者一手握空心拳置于患者肚脐以上两横指——脐和剑突之间的位置,注意避开肋骨,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施救者双臂撑开环抱患者,用力向后向上冲击,每次约1秒,直至患者将异物咳出。若患者转为昏迷,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肥胖者或孕妇。施救者站到患者背后,使其弯腰并将头部向前倾,双臂环抱其胸部。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用力向后冲击,每次约1秒,直至患者将异物咳出。若患者转为昏迷,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卧位腹部冲击法: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仰卧,施救者骑跨于患者的大腿两侧,一手掌根放在腹中线剑突和脐之间,另一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快速向上冲击腹部,每次约1秒,直至患者将异物咳出。若患者转为昏迷,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②小于1岁的婴儿

  固定婴儿:施救者用一只手及前臂固定婴儿的头、颈、胸部,注意手不能遮盖口鼻,另一只手及前臂固定婴儿的枕骨、颈、背部,将婴儿夹在两臂中间。

  背部拍击:让婴儿俯伏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将前臂放在同侧大腿上稳定承托,使婴儿头低于身体,再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向前向下拍打5次。

  胸部按压:如未将异物拍出,施救者可用拍背手固定婴儿头背部,将其翻转过来,仰卧在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将前臂放在同侧大腿上稳定承托,让婴儿的头低于身体,用两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稍偏下的位置,压胸5次,每次约1秒,深度约4厘米。重复拍背5次、压胸5次,直至异物咳出。如婴儿转为昏迷,则将婴儿摆成仰卧位,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延伸阅读

  

  气道异物梗阻如何自救?

  

  当自己发生气道异物梗阻,身边无人帮助救援时,要立即自救。可用海姆立克腹部冲击的手法进行腹部冲击,或借助椅背、栏杆等来快速冲压腹部,排出异物。

  (未完待续)

  (地区卫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