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阿勒泰

阿勒泰日报 2023年10月10日

  

  

  

  (上接9月28日第三版)

  四、科学控糖享健康

  

  摄入糖过多会危害健康

  摄入糖过多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饮食中的糖还是引发龋齿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约两罐33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吃起来不甜不等于无糖

  1.饮料:比起含糖量较多的碳酸饮料和果汁,运动饮料和乳饮料的含糖量也不容小觑。为了达到供给能量、补充体力和改善口感的目的,运动饮料和乳饮料通常会添加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2.部分健康食品:黑芝麻糊、核桃粉等速冲糊粉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来改善口感;能量棒、蛋白棒中也有很多“隐形糖”。

  3.调味料:市场上的番茄酱、沙拉酱、豆瓣酱、辣椒酱、火锅底料及方便食品的调味包等多含有大量的糖。吃起来不甜不等于无糖。

  4.预包装食品:肉干、果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放入各种腌料、酱料和糖。

  

  科学减糖、控糖妙招

  1.减少食用高糖类食品。减少饼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食品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

  2.烹饪时少放糖。烹饪时可尝试用辣椒、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3.外出就餐巧点菜。在外就餐时,要适量食用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拔丝地瓜、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

  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是人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

  5.用白开水替代饮料。饮用白开水是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

  

  五、健康饮水有学问

  

  人体水分占体重的60%~70%。人体缺水会带来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引发血栓性疾病并危及生命。过快、过量饮水同样会危害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推荐:“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以常见的一次性纸杯举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水1700毫升(约8.5杯);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女性每天应喝水1500毫升(约7.5杯)。

  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对防止血液黏稠、促进胃肠道蠕动有良好作用。

  推荐喝白开水或少量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如果有大量出汗、腹泻等脱水的症状需要增加饮水量时,可适当喝一些淡盐水。

  

  桶装饮用水怎么选

  桶装饮用水在公共场所、单位、家庭等场所使用普遍。购买和饮用桶装饮用水应注意:

  1.看品牌。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对水源控制、设备设施配套、产品检验等要求较高。购买桶装饮用水要首选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品牌。

  2.看标签。正规桶装饮用水的标签上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避免购买无证的桶装饮用水。

  3.看包装。国家规定,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重复使用的水桶必须为PC(聚碳酸酯)材质,明令禁止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材质。购买时要看清桶底三角形标志下的“PC”字样。

  4.少储存。桶装饮用水应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人们一旦开封桶装水,应尽量在短期内将其饮用完。

  5.多清洁。定期清洗饮水机,一般冬季每3个月、夏季每1个月清洗1次。

  

  延伸阅读

  警惕饮用水谣言

  谣言一 隔夜水不能喝

  一般情况下隔夜水是可以喝的,但放置多日的水不建议直接饮用。特别是在夏季,室内温度、湿度较高,细菌繁殖快,水易被污染,饮用后易引起腹泻。

  

  谣言二 “千滚水”能致癌

  自来水反复烧开会导致亚硝酸盐增加,但即使是数十次反复烧开的水,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1毫克每升)。

  

  谣言三 瓶装水放汽车里变“毒水”

  通常瓶装水塑料瓶的制作材料的性能比较稳定,在一般温度下很难分解,基本不会分解出有害化学物质。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在保质期内是可以饮用的,但不管是水还是食物,都尽量不要在汽车里存放太长时间。

  

  谣言四 睡前饮水添负担

  部分人睡前饮水过多会导致浮肿、夜尿等问题,但对多数人来说,睡前喝水没有坏处,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关键在于适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