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自东向西奔流千里,在福海县西北部形成内陆湖——乌伦古湖。乌伦古湖是尾闾湖,湖区包括吉力湖和乌伦古湖两部分,其中吉力湖为淡水湖,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据水面大小特点,当地人分别将吉力湖和乌伦古湖称为“小海子”和“大海子”。

乌伦古湖是全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水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她给干旱荒芜的戈壁带来了勃勃生机,又有“戈壁大海”的美誉。

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湖滨地带有大片水草丰茂的牧场,整个流域是阿勒泰地区最适宜农耕的区域。“鱼”和“余”同音,有余即是福,当地各族人民依“海”而居而得福气,福海县因此得名。

福海县旧称布伦托海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发展的地方。

(未完待续) 盛唐时,县境先后设金山、北庭都护府;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清代,县境以乌伦古河为界南北分属于伊犁将军府和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治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中共福海县委宣传部 编
撰文:樊晓丽
绘画:贾永娇
内容简介
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是全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辽阔,被誉为“准噶尔明珠”。作为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乌伦古湖盛产贝加尔雅罗鱼(小白鱼)、河鲈(五道黑)、东方欧鳊(鳊鱼)、白斑狗鱼、银鲫、江鳕等20多种鱼类,福海县因湖而兴旺、因鱼而闻名。连环画以乌伦古湖三代渔民的生活变迁为主线,既反映个人命运,又展示福海县渔业几经兴衰后重现生机的伟大变革,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边疆大漠之海波涛奔涌,乌伦古湖捕鱼人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福海人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团结奋进、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让这片碧湖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