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森林消防支队:

守好“西北第一村” 站好“西北第一哨”

阿勒泰日报 2023年07月07日

  

  

  

  

  

  

  □实习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安宝

  

  白哈巴村所在的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管护区内植被茂密,以西伯利亚落叶松、冷杉、云杉为主,是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区。作为新疆北部最后一片生态屏障,如果出现火情,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森林资源,阿勒泰森林消防支队阿勒泰大队在每年防火期都会来此靠前驻防,穿梭于景区和村落之间,开展防火踏查和巡护执勤以及森林草原防火科普宣教。当地居民和各地游客看到这支着装齐整、精神抖擞的专业队伍,无不竖起大拇指,投来信任的目光。

  

  “第一村”来了“专业队伍”

  入夏以来,白哈巴村天气干燥少雨,大风居多,伴随着一年中的旅游高峰期,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对此,阿勒泰森林消防支队积极协调对接地方政府单位,在防火期派出30余名指战员进驻白哈巴村实施靠前驻防任务,确保防区内每个高火险区都有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驻守执勤。

  自6月1日进驻以来,全体指战员与森林为伍、与青山做伴,不怕艰苦、恪尽职守,用忠诚与奉献日夜守护着“西北第一村”的森林资源。为尽快摸清防区内防火形势,入驻后,驻防分队第一时间对任务区域进行细致勘查,通过动态监测、走访询问、实地勘查等方式,充分掌握重点林区地形地貌、道路桥梁、河流走向、水源分布、可燃物载量、林内腐殖层等综合信息,对火险频发多发地域进行全面记录、立体分析,为圆满完成驻防任务下好“先手棋”。

  围绕“山里通、铁脚板、活地图”素质要求和“打早、打小、打了”任务需求,驻防分队结合驻防点实际全面规范战备生活秩序,积极抓好日常战备训练、分队灭火综合演练,切实提高队伍灭火战斗能力,确保遇有紧急情况,队伍能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坚决立起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硬标杆。

  万亩林海的“忠诚守护者”

  作为阿勒泰森林消防支队防火工作前哨之一,白哈巴驻防分队始终承担着非常关键的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薄雾,斑驳地洒进驻防营区时,森林消防队员们便开始整理装备,为进山巡护和防火宣传做准备。从个人装备到灭火装备,从通信装备到备用装备,都要逐一查验,确保装备状态良好,如遇突发情况,巡护宣传力量将迅速转化为先遣救援力量。

  进山巡护、排查火患、防火宣传、可燃物踏查,这是白哈巴驻防分队驻守期间的主要任务,节假日也不例外。虽然巡护地点偏远、条件艰苦,巡护工作单调而又寂寞,但消防员们学会了“苦中作乐”,累了就唱唱歌,有才艺的表演个节目……一阵欢笑后,他们又充满了力量。

  白立成作为白哈巴驻防分队的“老人”,今年是他参加靠前驻防任务的第6个年头。“正因为我参加驻防任务的次数多,所以才特别理解‘靠前’的意思,在平时的体能训练、避险训练和技能训练中,我对班里队员要求也比较高。‘平时严一点,火场安全就多一分!’”白立成说。

  牧民口中的“活雷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森林消防员的初心所在,也是使命所需。靠前驻防期间,驻防分队指战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坚持驻守一地、造福一方,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

  6月3日,驻防队伍进驻的第三天,白哈巴村迎来了强气流天气,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大树倒伏,严重堵塞进村道路。驻防分队得到消息后,迅速出动25人前往处置,指战员们利用油锯切割、人工清运等方式清理倒伏树木,并对路面淤泥和残枝落叶进行全面清扫。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倒伏树木和淤泥被顺利清运,道路在第一时间恢复了通畅。一起参加道路抢通的哈萨克族牧民见此情形,纷纷向指战员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是“活雷锋”。

  自驻防以来,该分队始终把“竭诚为民”要求体现在服务人民具体实践中,先后帮助6名游客维修车辆和找回丢失物品,结对帮扶4名留守儿童和5名独居牧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赢得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