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
通讯员 古丽孜亚·杰格斯
4月的布尔津县春寒料峭。早上7点多,很多人还在梦乡中,夏见荣就推开鸡舍的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喂饲料、喂水、给光……每一项操作,都有严格的技术程序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
11年前,夏见荣的身份是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一名普通的家禽养殖户。现在,他是也格孜托别乡富民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春季,从他手中销售出的鸡苗可达20万只以上。按照每只小鸡苗8元、大鸡苗25元的价格计算,销售额能达数百万元。
“你看,这个品种叫良凤花,那个品种叫九斤黄……”站在鸡舍前,平日里不善言辞的夏见荣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养了20多年的鸡,怎么养?如何拓宽家禽销售市场?都是他每天要琢磨的事。
夏见荣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家中的鸡鸭鹅等家禽再熟悉不过。长大后的夏见荣便把“孵鸡苗”作为了自己的致富方向。
养鸡容易,养好难。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养鸡都以传统庭院散养方式为主。这种养殖方式存在防疫条件不足、养殖规模小、收入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有时辛辛苦苦养一年鸡,年底一算账,要么微利,要么保本。
显然,这不是夏见荣想看到的局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夏见荣从电视、报纸上,以及养鸡能手的事例中得到启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抱团取暖”。
在他的倡议下,2012年,富民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最初社员为4名。为了把合作社办出名堂,他四处“取经”,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很快,合作社有了育雏室、育成室、孵化室、防疫室、蛋鸡室、加工房、隔离室等,全自动孵化机、运输车和自动喂料设备、自动供水设备、自动消毒设备、自动收蛋设备等现代化养殖设备一应俱全。
为了让社员们尽快掌握现代化养殖技术,他组织社员前往石河子、玛纳斯等地的养鸡场进行考察学习,引导大家接受“新派”养殖理念。使用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可以实时调节鸡舍温度,有效管理鸡舍卫生,合理控制养殖节奏,解决了传统养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鸡苗成活率迅速提高。
此时,夏见荣意识到要控制成本。
2014年,合作社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一座620平方米的种蛋场,打破了以往种蛋靠引进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快,合作社实现了20万只鸡苗的年销售目标。
如今的富民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厂房,周边村民们惊呼“大开眼界”,更多的村民希望能够跟着夏见荣一起干。
为保障合作社每一位社员的利益,多年来,夏见荣坚持统一购买雏鸡、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饲养技术、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销售渠道,并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大家攒成“团”,在致富路上齐步走。
说起今后的发展道路,夏见荣坦言,与国内其他省份规模化养殖公司相比,他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在完善生态养殖链条上下功夫,主动开拓南北疆市场。”夏见荣说,事虽难,做则必成。